在石雕鉴赏中,对石雕进行分类,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和前提,博物馆、美术馆和收藏家所作的鉴识、收藏、陈列都离不开对文物的分类研究。
事实上,石雕分类是一种极为复杂繁难的研究工作,一般说来,它仅具有相对的意义。科学的分类,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。
一、按石材质地分类
前述我们已大致介绍过各种主要的石雕原料,由于部分石材质地异常美观,对所雕刻成的石雕形象便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,因而往往被冠以“大理石雕”诸如此类的分类专用名词。例如,“寿山石雕”,它是特指用产于福建福州寿山的各色叶蜡石制作的石雕艺术品。按寿山石的色泽,它又可区分为百余种类型,如“田黄石”就是寿山石中最为珍贵的石料,被誉为“石中之王”,其价值胜过同等数量的黄金。
再如,石器时代用间接法加工而成的精美细石器和小石雕,其原料大多以隧石制作,称其为“燧石石雕”也不为过。
然后,用石材质地对石雕作品进行分类,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。因为不同形式的石雕皆可使用相同的石材,若以材质对石雕分类,就很容易将“青田石雕”一类约定俗成的传统工艺品和小石雕,同内容极为广泛的石雕艺术混为一谈。
二、按环境、用途分类
若以此法分类,石雕便包括了极为广泛的内容。如露天的石刻岩画、佛教石窟艺术、道教石刻、建筑石雕、画像刻石、工艺石雕等等,不一而足,由此可见,石雕的分类并没有截然的界限,事实上,任何石雕皆具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,只有按石雕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分类,石雕分类才具有科学的意义。